“在忠于中国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思维。全英文台词也依据中文诗歌进行意译,在表演方式上,《白蛇传》本身有几幕类似京剧的表演形式,我们融合了西方的戏剧表演精髓,比如音乐、声效、灯光等等,用现代化的表演理念,赋予整个故事以生命力。”
天公应景,绵雨诉情,悱恻动人的《白蛇传》上周末在诺美学校的大剧院倾情上演。这部由著名剧作家Mary Zimmerman融合中西方戏剧文化,重新编写的中国传统故事舞台剧,从诺美学生们独特的角度去呈现。
新颖别致的舞台特效,奇妙生动的布偶技法,无论是全英文台词表演,还是精美巧妙的场景设置,无一处不透露着老师和学生们的用心。接下来我们一起让时光回溯,重回那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舞台,欣赏属于少年们的戏剧梦。
情节回顾
-根据故事时间线展示-
【机缘伊始,结伴下山】
《白蛇传》有两个起源故事,一个是白蛇遇见观音,开始追寻与许仙的情缘。而另一个版本中,白蛇没有遇到观音,而是和青蛇结识,结伴下山,他们来到杭州西湖,开启一段惊险绵长的故事。
【雨下初遇,一见钟情】
白蛇和青蛇在西湖游玩时,瞥见谦谦公子许仙。心生爱慕的白蛇召来一场暴雨,困住了许仙,两人得以见面。善良的许仙把伞借给了白蛇,并承诺第二天会回来取伞。
【许仙还伞,姻缘初定】
白蛇用法术幻化出一座宏伟的红色庭院作为栖身之所。许仙按约定前去取伞,白蛇、青蛇邀请他喝茶。为了让姐姐的亲事更加顺利,青蛇盗取银两帮助他们夫妻共同开了一间药铺谋生。
【药铺开业,法海现身】
许仙用青蛇盗取的银两开了自己的药铺,由于白蛇的神奇技艺,制成的药品非常有效,药铺也因此闻名。金山寺的住持法海在得知此事后开始追查,在发现白蛇的真实身份后,决定介入并告诉了许仙白蛇的是妖的真相。
【雄黄入喉,真身泄露】
端午节当天,许仙把法海和自己的谈话告诉了白蛇,为了证明清白,白蛇饮下雄黄酒变得很虚弱。回到家后,许仙不小心看到了白蛇的原形,被惊吓晕倒。
【盗药救夫,瞒天过海】
为了救许仙,白蛇偷偷潜入昆仑山林盗取灵芝,却遭到鹤鹿二仙的阻挠。最后,在南极仙翁的允许下,白蛇带上草药离开了。许仙醒来后,白蛇和青蛇编造了一个故事,隐瞒了两人的身份,并说服许仙不再和法海见面。
【怒锁许仙,白蛇救夫】
法海得知许仙没有识破白蛇身份,于是诱骗许仙进入寺庙,并将其囚禁起来。白蛇见许仙许久未归心生担忧,从客人口中得知许在寺庙与法海同行。心下了然,许仙可能被抓。于是白蛇决定去救他。
【水漫金山,两蛇脱逃】
白蛇和青蛇到达金山寺后,要求法海放了许仙,双方就许仙的命运争论不休,多次搏战。白蛇用水系法术困住法海,大水淹没了整座山......最终白蛇、青蛇成功逃脱。
【断桥重聚,二人续缘】
三人在断桥重逢,许仙为自己的怀疑而道歉,最终白蛇原谅了他。新的一年,许仙和白蛇孕育了新的生命,在庆祝节日之时,法海扮成乞丐露面,并施法将白蛇困于金刚钵内。青蛇逃脱,只留下无助的许仙与刚出生的孩子。
一幕落下,掌声雷动。三个月来的辛苦排练,反反复复的剧本磨合,都是奠定演出成功的基石,观众的微笑与掌声,是对学生们的最佳赞许。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了解这出戏剧背后的故事时,我们采访了舞台总负责蔡济泓同学,通过他的讲述,我们更加切身体会到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为这出戏剧的完美演出,作出的努力。
舞台总负责人
蔡济泓同学
当被问及舞台负责人的主要工作时,蔡同学说:
“其实主要是四个部分,最主要的是沟通交流,协调不同部门;其次是时间安排,排时间表,我们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我们需要去思考和协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场景设计、素材剪辑、道具制作、布景搭建、训练彩排等工作。第三个部分叫做记录,就是把演出前后需要准备一切物件,演员动作和台词变化等等全部记录下来。最后一个就是正式演出时的统筹,其实我们学校变通性很强,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自主权,我作为舞台统筹,在正式演出时,就是一个革命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有演员没来的话,我可能还得上场充当一下演员(笑)。”
工作内容非常繁杂,而戏剧节的准备能够如此有条不紊地进行,也是要得劳于负责人高效合理的统筹安排,以及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团结协作。
的确,在一个集体活动中,除了明确的分工之外,团队合作也是推动进展的重要途径。蔡同学和我们分享:
“其实不管是哪一次戏剧的制作,没有一次是一个部门或者几个人单独完成的,这永远是一个需要协调的过程。所以说不管是演员和制作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还是制作部门内部,都有大量的协调工作。在任务分配的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责任,每个人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确保没有哪个环节是遗漏的。其次就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需要集体为这个活动负责,共同协作,互相帮助。比如说,做声音和音效的同学,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后需要去帮助做舞台布景的同学......所以说戏剧的完整呈现是一个独立且融合的过程。”
说到分工,就像上周的戏剧节文章中提到的,诺美戏剧课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都会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进入到戏剧的六个部门中,由有经验的学长带领,在某一个领域上更深入地去接触、去挖掘、去实践,培养学生对戏剧的个性化认知。
中国传统元素和西方艺术风格的结合是本次戏剧演出的亮点之一。《白蛇传》作为非常经典的民间故事,曾被改编成各种版本艺术作品,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诺美学校的这场演出从西方戏剧的角度出发,将更多的细节,通过一种非常现实、直白的方式去呈现,把故事嵌入到贴近日常的层面上,立体具象地去表达复杂情感。
对于这一次新颖的戏剧表演形式,舞台负责人蔡济泓同学认为此次跨越中西文化的戏剧演出是一项极具创新的意识的。“在忠于中国原创作品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思维。全英文台词也依据中文诗歌进行意译,在表演方式上,《白蛇传》本身有几幕类似京剧的表演形式,我们融合了西方的戏剧表演精髓,比如音乐、声效、灯光等等,用现代化的表演理念,赋予整个故事以生命力。”
这一次演出也是学生们的一次大胆尝试,老师并不会干预很多,学生是这次戏剧节的主导者。
准备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实操性、创新性的内容,比如背景板绘制、舞台布景、灯光变换等等,不过这些都在日常的戏剧课中有过实践锻炼。“戏剧课并不是单纯通过刻板讲述教科书来进行,而是更偏向于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自己应该或者需要做的事情。通过试错、实验去检验自己。”
任何课程的学习不能只依靠课本,实践往往是能让知识更深刻地留在脑中,也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点。
诺美戏剧课从其本质来说,并不单单教授学生关于戏剧文化的知识和理念,更多的是锻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实践和反思中学会自我肯定和调整。中西有机融合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提升求知欲望和实践能力,塑造敢于和世界对话,拥有国际视野和中华文化精英人才!